焙燒窯高溫焙燒的意義是什么,受熱后會發生怎樣的變化
焙燒是物料在適合的氣氛和熔點以下加熱,讓原料發生物理和化學變化的過程,焙燒的目的是改變物料的物理性質和化學組成,然而可以進行下一步處理。 讓原料中的一些難溶的礦物達到轉變的目的, 為了能溶出化合物。為了讓有機質和某些含雜質的礦物轉變為難以浸出的形態,因而改善被浸物料的結構。
在焙燒熱處理的過程中,生坯中所含煤瀝青, 將會發生熱分解縮聚反應,不穩定的輕質部分將以揮發的形式排除掉。揮發排出量為10%左右,焙燒成品率大概在90% 以下。
(1) 在成型后的生坯雖然有一定的形狀。但是由于黏結劑保持著原態不變,因此受熱后生坯容易軟化變形。需要通過在焙燒的過程中,黏結劑的焦化和黏結焦使骨料顆粒固結在一起,才能制成成品的形狀。 等到固定后,同時做好的成品的體積也取得了一定的穩定性,最后固定制品形狀就成了。
(2) 黏結劑焦化。在經過焙燒熱處理時,煤瀝青黏結劑熱解縮聚會生成結構致密的瀝青焦,然而將炭質骨料顆粒牢固地結合為一體,給與炭制品以使用性能,就是黏結劑焦化。
(3) 隨著焙燒過程中,煤瀝青黏結劑的焦化揮發大量排除掉,炭制品的電阻率大大降低,成型后的生坯電阻率大約為l000Vf2/m,通過焙燒后炭制品的電阻率降 到至30?60陽/m,進而有效地提高了炭制品的導電性能。
⑷ 提髙制品的各項理化性能。焙燒過程中,黏結劑焦化和制品體積收縮提高,機械設備的強度提高,還有導電性、 抗氧化性和耐腐蝕性能等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,讓焙燒炭制品獲得了很好的理化性能和使用性能,進而提髙了制品的各項理化性能。